首页 >> 洮州当归

重庆涪陵区初步形成江城山城绿城格局花萼

发布时间:2022-07-13 18:54:30 来源:沙井农业网

重庆:涪陵区初步形成“江城山城绿城”格局

涪陵城

新建成的江东滨江公园(图片由涪陵区市政管理局提供)

11月10日消息:近年来,涪陵区城市管理及园林绿化工作围绕“三区一城、幸福涪陵”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公园建设、优化城市空间为抓手,围绕城周山体公园化目标和“两江四岸”滨江景观带建设两大重点,坚持建管并举,狠抓城市管理和园林绿化建设,涪陵“江城、山城、绿城”的城市绿化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品质得到提升。

1、突出“两江四岸”

打造滨江景观“江边空气好,公园环境好,我和几个老友天天都来走一走,感觉真不错!”说起刚刚建好的滨江公园,正在公园里散步的涪陵退休市民李元田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建设成美丽山水城市,让涪陵真正成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宜居之城。”据涪陵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局长李国荣介绍,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近年来,该区充分利用这一地理特点,优化城市空间,打造“两江四岸”滨江公园景观带。

2013年以来,该区重点打造了江东滨江公园和江南滨江公园。其中,江南滨江公园(乌江段)已于2014年建成开放,该公园全长1.2公里,共完成绿化景观、基础设施建设2万平方米。

江东滨江公园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全长4.5公里,占地11.9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52.8%。该公园以湿地景观为特色,引入自然水源打造湿地景观,利用本地景观石材打造乌江石文化,突出乌江流域地域特色,共分为滨水风情体验区、地域文化休闲体验区、生态文化休闲区、休闲观光综合核心区、乌江一桥生态景观展示区、城市绿廊连接区六大功能板块,于7月初面向市民开放。

而正在建设中的江南滨江公园(长江段)位于涪陵滨江大道,东起糠壳湾码头,西至长江大桥南桥头立交,全长近3公里,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由于公园用地主要为原港口码头作业区和道路绿化带,根据公园用地条件狭长、滨水(最宽处约75米,最窄处不足6米),外侧为长江防护堤和原码头作业区等特点,着眼于以绿化建设为核心,打造城市生态绿洲,以滨水休闲为重点,建造城市活力水岸,以码头工业遗迹为特色,营造城市文明氛围,以现代景观理念,努力打造出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儿童游乐和码头工业文明为一体的现代绿色滨水公园。

公园景观绿化建设分A、B两个区建设,A区主要为绿化景观建设和城市慢行系统以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B区主要以码头工业遗迹、码头文化、健身休闲娱乐以及主要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主。公园于今年8月下旬开工,预计春节前可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公园建成后,将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一道新的风景。

同时,围绕“两江四岸”建成长江一桥、长江三桥,乌江大桥、乌江二桥、江南滨江路、江东滨江路等79处灯饰,着力打造了“两江交汇、一城山色”的城市夜间灯饰景观。

2、改善城市环境?推进绿化建设

绿色,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品质。近年来,涪陵区以“见缝插绿,应绿尽绿”为原则,大力推进闲置地绿化建设。

据涪陵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一方面通过绿化建设,增加绿量,提升城区内暂未利用的闲置地的景观效果;另一方面以闲置地绿化建设为契机,增强城市绿化建设储备量。

近年来,该区先后在城区内实施了桥南第一村、浙涪希望小学、望江路、新华厂区旁等9个地块共计36亩的闲置地绿化。同时以爬山虎、凌霄等滕蔓植物对城区内各裸露堡坎、护坡实施了立体绿化1.8万平方米。今年秋季,涪陵区将对长、乌两江交汇地块的闲置地护坡实施绿化美化,共计40亩。

本着绿化景观打造与市政设施建设无缝衔接的原则,涪陵区还着力打造城市干道特色绿化。如江南滨江路以栽植为主,打造“香樟大道”;迎宾大道以栽植银杏为主,打造“银杏大道”;太极大道以栽植桂花为主,打造“桂花大道”;涪陵新城区聚贤大道、鹤凤大道改造行道树1100株,建设绿化带近4万平方米,太乙大道、太白大道、火车北站等绿化景观提档升级共计14万平方米。

同时,该区还依托城周自然山体,建设生态公园。白鹤森林公园于2011年12月建成开园,总面积约3000亩,东纳南湖片区、北至太极大道、西临三机关、南接森林公园。整个公园设计以“生态、休闲、健身”为主题,是集自然生态保护与涵养、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每天入园市民达2万人左右,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场所。

白鹤森林公园植物专类园位于白鹤森林公园内,绿化景观建设3.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开花植物20余种,形成以景观性为主、寓教于游的专类植物园。聚云山郊野公园建设位于涪陵区迎宾大道长江大桥南桥头南面狮子山,面积1614亩,现已完成方案设计工作,年内启动建设。按照涪陵区园林绿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该区还将于2016-2020年期间,完成桥南公园、北山公园、插旗山公园三大公园建设任务。

3、推进精细管理?办好民心工程

涪陵江南主城靠山临江,用地纵深窄,高低落差大,是典型的山城。受地理条件限制,涪陵城市公路横多纵少,横宽纵窄。背街小巷如人体毛细血管四通八达,承载了街坊间交通“主力军”,更是市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涪陵城区背街小巷普遍存在“多、窄、陡、旧、差”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导致普通城市居民生活环境长期未得到根本改善。

近年来,涪陵区委、区政府在高度重视城市主次干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尽力缩小背街小巷与主次干道的差距,改善城市“里子”,每年坚持由区政府投资整治10条背街小巷,同时相关街道也根据本级财政实际情况,逐年投资改造了一批背街小巷。

截至目前,该区共投资近亿元,完成了天灯堡巷、供销社巷、沙包井巷、勤俭巷、顺风路、水果巷、三横街巷等100多条背街小巷整治。整治后的背街小巷基本实现了“街净、路平、水畅、灯亮”,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在整治背街小巷的同时,近年来,涪陵区还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涪陵区每年都将公厕建设纳入“市政民生工程”,在资金上给与保障。该区公厕建设与城市建设改造同步进行。近年涪陵城区新增公厕38座,有效缓解了市民“如厕难”问题。

在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的同时,涪陵区还提升公厕档次,强化公厕管理。

在公厕提档升级方面,本着每一座公厕既要发挥功能性作用,又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涪陵区每一座公厕的建设改造都必须制作效果图。本着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该区近年新建和改建公厕都以星级公厕为标准,配置第三卫生间、播放音乐等,尤其是2015年改造的移民花园1号等3座公厕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市民如厕后可以使用上热水等人性化设施。同时,强化日常管理,通过建立公厕管理实施细则、单座公厕台账,采取内部巡查与社会监督等方式,加强公厕日常管理,为市民提供了较好的如厕环境。

4、深化管理创新?探路“智慧市政”

近年来,涪陵区市政园林管理局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干部职工全部深入一线,做到力量下沉、关口前移,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员落实到网格、责任分解到网格、督促检查到网格,实现“小网格、大服务”,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责任分解机制。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以城区道路分布为基础,将现有管理区域划分为6个责任片区、69个责任路段,分别落实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照明广告、园林绿化网格管理员、责任干部、责任领导,采取领导包片,职工包路段的方式开展工作。二是严格督查考核,将日常管理内容细化,梳理成条、制作成表,明确执行标准,并严格逗硬网格管理员的日常考核。三是合理工作评价,建立网格管理员、包路段的干部职工、包片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到主要负责人的金字塔式考核评价机制,管理工作绩效与年度考核、目标考核挂钩。

同时,该区还以涪陵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为平台,努力提升“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品牌,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城市管理手段,逐步构建“大城管”的城市管理体制。

涪陵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2009年9月开始筹备建设,同年12月开始试运行。2010年8月通过重庆市市政委验收并正式运行,是重庆市首个“集约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今年以来,城管监督员共主动发现问题并上报案件33096件,立案33000件,应结案30242件,结案30062件,结案率99.4%(尚有案件未到处置时限);案件上报与结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22%和17.9%。

眼下,涪陵区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在我市率先启动了“智慧市政”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智慧化管理工作。通过进一步夯实数字城管系统的硬件基础,建设大数据收集分析中心,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照明广告等多项业务进行整合,通过各种业务子系统,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翔实的数据分析,供各个层次管理决策参考,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

关节炎

吃什么补精养肾

背部肌肉劳损怎么办

天和骨通贴膏效果好吗

天和追风膏贴上火辣辣

友情链接